近日,上海長征醫院血管外科成功完成約束型藥物的首批臨床應用。這一創新技術的引入,為血管介入治療領域迎來更精準、高效且經濟的新選擇,為患者提供了“減支架化”甚至“無支架”治療的可能。
首批應用:為患者提供更優解決方案
此次手術由上海長征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曲樂豐教授團隊完成。
01 病例一
主訴:雙下肢間歇性跛行半年。
術前診斷:術前CTA提示雙下肢動脈彌漫軟斑塊、鈣化斑塊、混合斑塊,管腔不同程度狹窄;右髂內動脈、右股動脈、雙側頸后動脈、脛前動脈局部閉塞。
手術過程:術中造影示股淺-腘-膝下節段性狹窄閉塞,多發鈣化。保護傘下減容,但血管鈣化局部難以推進,減容結束后,予以約束型藥物球囊5*150mm、5*200mm全程處理,鞘內造影顯示狹窄段完全復通,內膜光整,血流通暢,未見造影劑外滲,未見明顯栓塞。手術順利,術后患者安返病房。
02 病例二
主訴:雙下肢間歇性跛行3年,加重3月余。
術前診斷:外院CTA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,雙側膝下動脈多發多支下肢動脈閉塞。
手術過程:導絲導管配合建立通路后,使用2.5*150mm、3*120mm球囊擴張脛后動脈狹窄段,使用2*80mm、2.5*150mm球囊擴張腓動脈狹窄段,預擴后使用約束型藥物球囊3*120mm、3*150mm分別擴張脛后動脈、腓動脈。復查造影示內膜光滑,無造影劑外滲,膝下遠端動脈兩支顯影良好。手術順利,術后患者安返病房。
03 病例三
主訴:雙下肢動脈閉塞1月余,左下肢術后3周余。
術前診斷:下肢CTA示雙下肢動脈多發混合斑塊,管腔輕中度狹窄,左側股深動脈多發混合斑塊,管腔局部閉塞。
手術過程:導絲導管配合建立通路后,保護傘下使用4*150mm球囊預擴張病變,分別交換5*200mm約束型藥物球囊擴張閉塞段及股淺動脈上段狹窄處,5*150mm約束型藥物球囊擴張脛腓干開口上段,鞘內造影顯示股淺開口處有殘余狹窄,余閉塞段完全復通,內膜光整,血流通暢,引入DES6*40m支架一枚予以股淺開口處釋放,復查造影提示狹窄解除,未見造影劑外滲,膝下遠端動脈各分支顯影良好,未見明顯栓塞。手術順利,術后患者安返病房。
以上病例,術中團隊均通過約束型藥球成功開通病變血管,術后血流恢復良好,曲樂豐教授表示:”約束型藥球通過‘介入無植入’理念,實現了‘精準給藥’與‘物理成形’的協同效果,尤其適合年輕患者或支架禁忌癥人群,是血管介入治療的重要技術補充。”
新技術突破:約束型藥球賦能精準治療
約束型藥球是一種結合藥物涂層與機械約束設計的球囊導管,其核心技術在于通過獨特的約束結構,在擴張血管時精準釋放抗增殖藥物,抑制血管內膜增生,同時減少對血管壁的損傷,有效減少夾層發生。與傳統藥球或支架植入相比,該技術具有三大顯著優勢:
01 簡化手術流程:通過單次球囊擴張即可完成藥物釋放與血管成形,避免普通球囊多次擴張的操作,縮短手術時間。
02 減少補救性支架植入:約束型藥物球囊有效減少夾層發生概率,減少補救性支架植入數量,有效降低傳統治療中對金屬支架的依賴,減少支架內再狹窄等遠期并發癥風險。
03 降低醫療成本:通過單次擴張即可完成約束球囊和普通藥物球囊聯合使用,單產品實現兩個產品的臨床效果,有效減少醫療費用。
行業展望:推動血管腔內治療升級
隨著我國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,微創介入治療需求激增。巴泰醫療自主研發的約束型藥球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,其臨床推廣將助力優化治療路徑,提升患者預后質量。長征醫院此次首批應用,也為后續多中心臨床研究奠定了基礎。
專家介紹
曲樂豐 教授
現任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;海軍軍醫大學頸部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;國家衛健委頸動脈內膜剝脫培訓基地(長征醫院)負責人;國家人社部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“頸動脈相關卒中的篩查和防治”負責人;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全國委員;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兼頸動脈學組副組長;上海市醫學會血管外科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;上海市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。我國血管外科專業首位博士后,曾任德國紐倫堡醫院血管外科執業醫師(注冊號:Nr. 620-2411.2-Qu)。
入選上海高校“東方學者”特聘教授及跟蹤計劃、上海領軍人才、上海科技啟明星及跟蹤計劃、上海浦江人才、海軍軍醫大學首屆“研究型醫師”計劃。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,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,獲海軍軍醫大學首屆“金手術刀獎”、首屆“國之名醫·優秀風范獎”、國家衛健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“突出貢獻專家獎”與“優秀中青年專家獎”。
主攻方向為血管系統疾病的個體化微創診治,在頸動脈和微創大動脈外科成績突出:針對我國頸動脈外科起步晚、發展落后現狀,引進并改良外翻CEA術式,提出“頸動脈閉塞TCL分型”、“頸部大出血ABC急救原則”、“頸動脈內膜斑塊切除術”等一系列新分型、新理論和新概念,填補本領域的空白,成功完成逾6000例復雜頸動脈病變的外科診治。針對困擾微創大動脈外科的一系列國際難題,國際首創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“解剖固定”新概念,研發全球首款專用胸主動脈腔內原位開窗專用破膜器“Quick Fenestrater”,國內較早研究復雜胸腹主動脈病變復合微創腔內治療,擴大適應癥、提高成功率、降并發癥率,相關工作獲得國際 “F1000(Faculty of 1000 Medicine)”專委會高度認可并成為血管外科國內唯一常務委員。